分类地区:
坛紫菜属于红藻门(Rhodophycophyta),原红藻纲(Protoflorideophyceae),红毛菜目(Bangiales),红毛菜科(Bangiaceae),紫菜属(Porphyra),原产于我国福建沿海的潮间带岩礁上,是我国特有的暖温带性种类。
分布区域:
我国南方沿海
紫菜生活史具有叶状体世代和丝状体世代。叶状体是由一层细胞组成的膜状体,可分为固着器,柄(不明显)及叶片三部分,藻体呈披针形,基部三角形,圆形或脐形等,叶片边缘大都具锯齿。丝状体呈树枝状,可以根据生长发育状况人为划分为5个时期:果孢子及其萌发期、丝状藻丝期、膨大藻丝期、双分孢子(壳孢子囊)期壳孢子放散阶段。
坛紫菜叶状体细胞具有三角形、四角形和多角形等不规则形状,排列也不规则,一般靠近基部的细胞较大,中央部次之,边缘细胞稍小。电镜下观察,星状色素体占据细胞中央大部分空间,色素体包有双层膜,类囊体平行排列,中央为蛋白核,有多条类囊体伸入其中,液泡小,置于原生质体外围,有少量线粒体、红藻淀粉和脂质体。核位于色素体与细胞膜之间,呈梭形、圆形,中央有大的核仁,核膜、核膜孔均清晰可见。
坛紫菜生长适宜温度壳孢子萌发期为25—28℃,幼苗期 为23-26℃,成叶期12-19℃;光强300-5000lx;在海区中当N>40 mg/m3,叶状体均能正常生长;叶状体适宜海水比重为1.015-1.025。
坛紫菜是典型的世代交替藻类,生活史分为二倍体的孢子体(丝状体)和单倍体的配子体(叶状体)。
其生殖方式主要有两种: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。
野生选育株系
野生选育
野生株系,野生色;披针形;成体叶片长度一般19.63cm左右,中部宽度约为0.66cm左右 ;基部圆形;藻体厚度一般32.72µm。
体细胞酶解单克隆。
恒温培养室保存,控温20-22℃,光强 1000-2000Lx,光周期 12L:12D,海水比重1.018-1.022。